從國際經驗看我國未來資料治理策略

【內容簡介】


從1970 年代起,數位化設備讓「資料」存儲更加便捷,之後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,「資料」被大量運用在營運分析, 90 年代後的物聯網(IoT)普及,連上網際網路的物件與裝置也越來越多,到了21 世紀初期,隨著電腦運算功能的進步,大幅降低資料的儲存及運算成本,決策者開始嘗試蒐集並處理更大量的資料,產生重要分析結果,發揮出資料的價值,這也是資料治理的精神,可依過程區分成三項關鍵行動:資料取得、資料運用、資料監管。
然而,釋放資料價值將可帶來龐大的機會,卻也伴隨著高度的不確定風險,因為國際間針對資料的管理、儲存和傳輸尚未達成多數共識的規則或標準,目前跨境資料治理是個別國家透過單邊或雙邊/ 多邊框架拼湊而成,並未被普遍接受或應用。隨著美國、歐盟等幾個主要經濟體嘗試競逐全球資料治理的領袖地位,搶先建立有利於自己的遊戲規則,資料治理的分散化將損害國際經貿與公共衛生及安全。
為了實現科技白皮書所提2035「前瞻創新、民主包容、韌性永續」的科技遠景,重視科技應該回應社會需求、展現人本價值,本文透過議題架構的確立,帶入國內外調查研究以及重要政策的比較分析,最後提出政策建議。

會員身分確認

請登出,並以【企業帳號】身份登入,方可購買企業版

您確定要登出嗎?

確定登出 取消